lj01
lj02
lj07
lj03
lj05
lj06

「联结」——纪念关根伸夫 暨 上海世博会纪念版画展

关根 伸夫 Nobuo SEKINE

小清水 渐 Susumu KOSHIMIZU

横尾 忠则 Tadanori YOKOO

井口 真吾 Shingo IGUCHI

笛田 亚希 Aki Fueda

曲 丰国 QU Fengguo

孙 良SUN Liang

方 力钧 FANG Lijun

季 大纯 JI Dachun

刘 野 LIU Ye

周 春芽 ZHOU Chunya

2019.6.20 – 7.25

上海

第一次听闻“物派”(Mono-ha)是在八年前由洪欣策划的“上海世博会纪念版画”展上,展出了关根伸夫(Nobuo SEKINE)的四幅概念手稿作品丝网版画。1968年,时年26岁的关根伸夫在神户须磨离宫公园举行的“第一届现代雕刻展”上创作了《位相—大地》(Phase-Mother Earth):以中国园林山水概念为基础,在公园内挖出一个深2.7米、直径2.2米的圆坑,而挖出的泥土被塑造压制成与圆坑大小一样的圆柱体,矗立在大地上的圆柱体与其旁的深洞形成了对照,这件作品成为“物派”产生的契机。

 

“物派”艺术家们的作品通常使用未经加工的木、石、土等自然材料,降低作品的人为处理痕迹,在注重物体之间“关系”的同时,也将“空间”纳入叙述的因素,讨论的焦点往往隐形于物物之间似有若无的微妙的“联结”。据此以最低表现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,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到世界的“真实”。

View more

关于艺术家

Sekine_1

关根 伸夫| Nobuo SEKINE (b.1942)

 

关根 伸夫(1942-2019),194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,1968年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获得美术学位,师承艺术家斎藤义重和高松次郎,毕业后成为物派的代表人物。1968年创作「位相—大地」,被广泛认为是物派运动的起源,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艺术创作之一,对亚洲地区日后的大地、装置、极简艺术发展有显著深远的影响。于1970年以「空相」系列代表日本参加第35届威尼斯双年展,之后更陆续参与于法国、日本、韩国举办的双年展。泰特现代艺术馆于2001年为表扬关根伸夫对于日本现代艺术的贡献,将他的作品梳理至展览「Century City」中。

 

物派,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日本艺术流派,强调物体和空间的关系,以及对“造型”的极致克制。

 

关根伸夫的作品深受禅宗哲学的启发,将拓扑学的理论结合艺术实验,探讨物事经过变形却不变质的状况下,其本质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多元观感,以及观者与物之间互动关系。他的作品包括大地艺术、天然和工业材料的装置、以及探索绘画媒材的平面创作。

查看更多
24-3. koshimizuポートレート4. 撮:2009年 IMG_0193 のコピー 3

小清水 渐|Susumu KOSHIMIZU(b.1944)

 

小清水渐1944年生于日本爱媛县,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雕塑系,后成为日本1960至70年代渐趋成熟的艺术流派─「物派(Mono-ha)」主要成员。自艺术生涯初期开始,小清水渐对于雕塑和空间感的掌握,使得他的雕塑作品成为物派之中相当具代表性的作品;他此时期的雕塑作品,主要探讨物体中固有但不可视的本质,关注其物质性,并透过并列对象的手法,揭露雕塑的本质。1970年代伊始,小清水渐转而特别关注物体表面的结构。

重要展览包括:2015年意大利米兰慕荻玛基金会「物派」;2013年美国达拉斯仓库艺廊「平行观点:1950、1960及1970年代的意大利与日本艺术」;2001年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「现代都市的百年艺术文化」;1995年「1970年代的物质与感知:物派的奠基与研究」日本巡回展,自岐阜县美术馆(展期自2月17日至3月26日),巡回至广岛市现代美术馆(8月19日至9月24日)、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(10月7日至12月17日)。此展于1996年,接续巡回至法国圣德田当代美术馆)。1994年纽约所罗门.古根汉美术馆「1945年后的日本艺术:划破天际的嚎啸」,后巡回展出至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。1986年法国庞毕度中心「1910至1970年的日本前卫艺术」;1983年巴西第17届圣保罗双年展;1976年意大利第37届及1980年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;1971年法国第7届巴黎青年双年展。

微信截图_20240720160333

横尾 忠则|Tadanori YOKOO (b.1936)

 

1936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西胁市。在东京生活和工作。横尾忠则是日本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,1966年开始从事绘画创作。与此同时,横尾的早期丝网版画结合了照片、日本传统浮世绘(木版画)的影响以及波普艺术的平面色彩和明显的性内容。1969年,横尾获得第六届巴黎青年双年展版画大奖,他尝试拼贴和插图,重新使用现成的照片和图像,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西方化。他的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之旅后受到神秘主义的影响,产生了与当时地下迷幻杂志美学相同的折衷主义图像海报。

26fdefe6af0cccee87c5765c3ce72cb2

笛田 亚希 | Aki FUEDA (b.1974)

 

笛田亚希于2001年在东京国立美术音乐大学获得油画硕士学位。 她对家乡东京武藏野充满感情,创作了大量与家乡有关的作品。 其中,吉祥寺井之头自然公园的大象 “花子 “多年来多次以绘画和立体作品的形式展出,花子去世后,笛田亚希创作的花子铜像被安置在JR吉祥寺站。 她对动物、昆虫、植物等纤弱或健壮的生物怀有深厚的感情,从油画(油彩、水墨、水彩)、雕塑到装置作品,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她的高超技艺。

 

井口真吾 肖像

井口 真吾|Shingo IGUCHI (b.1957)

 

1957   日本广岛县出生

1983   在漫画杂志《GARO》出道

1984   发行漫画《Z CHAN》

 

1984年启动 “Z PLAN”的项目,旨在探索人物与虚拟世界的可能性。井口以魔法帽和眼罩为标志的小男孩“Z CHAN”的世界为主线,通过漫画、绘本、小说、诗歌、插画、绘画、表演、音乐等方式呈现充满哲学暗示与谜团的独特世界。这个世界在受到现实世界的干扰的同时,在另一个空间平行前进。

 

井口将“Z CHAN”漫画的构成要素拆解并重构,形成简洁、鲜明的绘画风格。小男孩帽子上的“Z”隐藏着多重隐喻,禅(Zen)的Z也是其中之一。禅宗的审美是井口作品的基石,简单的黑白线条构成空间表现的基底,让人联想“禅问答”「ぜんもんどう」的对话。

 

绘本《Vanrogh的蜂蜜》中登场的次要角色“Vanrogh熊”深受服装及T恤制造厂欢迎,而此角色受到禅法的《十牛图》的启发而创作。 从ROSE HEAVEN(物质世界)来的的女孩Rose,误入LOTUS HEAVEN(精神世界)这个平行世界,和Vanrogh、Z CHAN等人物一路寻找答案。在越来越困惑的时代中,应该相信什么,追求什么?故事会继续下去……

 

2000年以后, 井口真吾主要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。除了绘本、漫画与书籍的出版之外,艺术家在日本、台湾、中国与美国举办个展与群展,以及跨界艺术交流项目。2010年,参加“上海世博会纪念版画”展,2021年,他在家乡广岛八千代丘美术馆举办个展。

 

查看更多
孙良

孙 良 | SUN Liang (b.1957)

 

1957  生于中国杭州

1973  进入上海玉雕厂,师从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肖春海

1982  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设计系,后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

1988  与李山、周长江、张建君、栗宪庭等在上海美术馆完成行为作品《最后的晚餐》

1989  参加“中国现代艺术大展”,亲历“八五新潮谢幕礼”的历史性事件

1992  参加德国卡赛尔遭遇其他K-18国际艺术大展

1993  赴意大利参加45届威尼斯双年展

1998  孙良离开上海大学,进入上海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执教至今

 

孙良以泛神论为基石,借助如中国神话中的精卫,西方文化中的伊卡洛斯、奥菲丽娅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原型,交织自我经历与想象创作出梦境般的人物,死亡的联姻,诱惑的棋局,噬血恐怖,嬉笑狰狞,都会是他笔下描绘的主题。关于色彩的选择,孙良不依靠自然的给予,自由地想象,创造出平静且深邃的异域时空。他独特的绘画语言繁衍出一系列的变化,形成可以无限生长的富于创造力的体系。

 

孙良是最早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,在长期的摸索中,艺术家专注于独特的绘画语言,吸引世界各地画廊和博物馆为其举办展览。2006年以来,孙良的作品活跃在拍卖市场,其中在泓盛拍卖表现最佳。孙良作品被广东美术馆、今日美术馆、上海美术馆、台湾市立美术馆、香港大学美术馆、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、上海龙美术馆等收藏。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