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听闻“物派”(Mono-ha)是在八年前由洪欣策划的“上海世博会纪念版画”展上,展出了关根伸夫(Nobuo SEKINE)的四幅概念手稿作品丝网版画。1968年,时年26岁的关根伸夫在神户须磨离宫公园举行的“第一届现代雕刻展”上创作了《位相—大地》(Phase-Mother Earth):以中国园林山水概念为基础,在公园内挖出一个深2.7米、直径2.2米的圆坑,而挖出的泥土被塑造压制成与圆坑大小一样的圆柱体,矗立在大地上的圆柱体与其旁的深洞形成了对照,这件作品成为“物派”产生的契机。
“物派”艺术家们的作品通常使用未经加工的木、石、土等自然材料,降低作品的人为处理痕迹,在注重物体之间“关系”的同时,也将“空间”纳入叙述的因素,讨论的焦点往往隐形于物物之间似有若无的微妙的“联结”。据此以最低表现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,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到世界的“真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