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《位相-繪畫》到《空相-皮膚》
—— 物派巨匠關根伸夫的平面作品展
關根伸夫的《位相-大地》在1968年10月神戶須磨離宮公園誕生,它也是日本物派運動的開啟之作。我們正在AAEF藝術中心舉辦「物派的淵源 – 以位相大地為中心」展,一樓展廳懸掛了與《位相-大地》原作品相同尺寸的圖片(攝影:村井修),二樓的文獻展廳在展牆上也展示了《位相-大地》的再現圖片。
作為藝術中心的展覽延伸,我們特別策劃關根伸夫的平面作品以外圍展的形式呈現,梳理其藝術生涯中極具思辯張力的兩大系列:象徵觀念迸發的早期作品《位相-繪畫》與彰顯哲思深度的晚期作品《空相-皮膚》。
關於早期的《位相-繪畫》藝術家本人有詳細的自述,他運用位相空間概念(拓撲學)、對禪宗的思考、零和博弈的經濟學理論,對觀念藝術、極簡藝術,以及封塔納(Lucio Fontana)和克萊因(Yves Klein)的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延續。在《位相-繪畫》系列裡,藝術家將割裂,拼貼和劃痕同時並置在一張畫布上,讓和紙在水和空氣中逐漸形成一個型態,且在多層的和紙的表面覆蓋金箔與黑鉛形成陰陽。
然而,觀念藝術裡的藝術家的自述與藝術界的評論大多集中在《位相-大地》上,《位相-繪畫》的評論體系並沒有深入下去,晚期的《空相-皮膚》更是如此。
此次外圍展把這兩個系列展現出來,希望可以讓關根對極簡藝術、行為繪畫、空間與時間,以及陰陽等東方哲學的思考,重新映入大家的眼簾,揭開這段被遮蔽的藝術歷程。
後疫情時代,美國進入特朗普第二施政時代,世界新秩序何去何從?韓國總統錮鐺入獄,AI時代快速到來。在不確定時代,關根的平面作品的起始與終結給我們什麼啟示?終究我們在零和博弈中「失去」和「得到」了什麼?
一個對本質性的「存在之問」拋給我們在世的人們,好的作品不正是一次優質的「發問」嗎?
Shun於東京工作室